分類: speculative design

天機

天機提供了傳統信仰外的另一種選擇,藉由無所不在的物聯網紀錄下所有數據,並以此為根據給予反饋,如同信徒堅信神祇能縱觀命運並做出合宜的指示。我們反覆提問和探究信仰與迷信的本質,將信仰抽象的皮膚剖開,埋入科技與事實的骨幹並重新縫合,試圖模擬神性的同時卻也將其去神聖化。當這樣全知全能的力量成為街巷中觸手可及、貼近生活的物件,人類將會衍伸出什麼樣的行為?

KEYss

原本利用網路就能搜尋到的個人資訊,全歸個人私有。在這裡,為了認識彼此,人們戴上了能傳輸個人資訊的飾品——KEYss。

遊鳥Walking Birds

「很難說你是一個法國人」,我父親如此說道,那個讓我擁有法國身分的父親。他補充:「畢竟你所接觸的文化、生活方式、說的語言,早已經離那裡太遠了。」「遊鳥」是一件由自身作為台法混血兒的成長經驗出發,旨在討論身分與歸屬的推測作品。

特孝 Oriental Dose

我們以「二十四孝」中吳猛飽蚊的情境作為背景,將東方傳統價值觀「孝」與近未來科技結合,建構了一個疫苗蚊技術普及的世界,並設計了一款敘事性物件「Oriental Dose」。
當未來,蚊子唾液成為疫苗般的療效時,吳猛將會如何改變他的行孝方式?而進一步延伸想像,「孝」這個傳承自上古,但至今仍深深影響華人的價值觀,在未來若被用以成為販售兒童玩具的賣點時,人們是否會為這款標榜能強化孩子美德的商品買單。

#DocumenTweets

一部紀錄 #MeToo 的偽紀錄片,在真實及虛構之間建立連結,進一步探索了「後真相時代」跳脫虛實二元分類的模糊象限。透過程式抓取 Twitter 上真實的貼文及真實的影像,觸發人們在真實圖文編造出的虛構劇情中進行大膽的臆測。具有科學根據的現象一定是真的?有圖為證的事件代表必然的事實?答案在我們所處的後真相時代變得更為模糊不定。

動態體 Dynamic Beings

更新世的巨型動物群,藉由破壞植被加速生態循環;近未來世界中,一群巨型破壞者的出現——我們稱之為動態體——摧毀人造物,挑戰都市秩序,試圖觸發近未來世界中新的循環模式。在擴張建設與環境保護的二元對立外,人與環境的關係能否有更多可能性?

星河遺產 Galaxy of Memory

2021年,微軟獲得一項新專利,允許利用逝者在網路上發布的圖片、語音記錄、文字訊息等資料,並結合逝者過去的習慣、語調模擬製作 AI 聊天機器人。現有的科技早已試圖透過不同搜集現有數據的方式,來協助人們悼念逝去的親友。我們進一步想像在可能的未來裡,除了網路上的數位足跡,一個人生前所有的言行舉止最終都可以被壓縮成一份數據,那麼悼念者是不是能重現並回顧與逝者過去的時光? 抬頭望向夜空,看著滿天璀璨繁星,你會想起什麼?

親愛機器 Love Machine

現代社會帶來的人際疏離、孤獨感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心理學界以著名的吊橋實驗證明操控愛情的可能性。因此我們希望藉由改變戀愛投射對象,探討愛的本質為何。

擴展的時間單位:另一種世界可能的樣貌 Extended Time-Unit World

當科技不斷提升,人類對於時間的精度要求也更高,因而發展了各種時間制度。在電腦發明以後,世界的速度大幅加快,每人的時間價值產生變化,24小時制也不再適用於所有人。

電擊原生物裝置 Electreatment

因物種差異而決定個體價值的思想,其實就是物種歧視。「Electreatment」是一組虐待原生動物的水體電擊裝置,而原生動物是被科學家定義為物種之中最低等的動物。以娛樂的方式觸發電擊,期望藉此讓大眾思考生物階級制的矛盾,並自由定義 Electreatment 的本質是玩具還是刑具。

我, 為什麼是我 WHY ME

我,由無數個過去的我所組成;同一時間點,有無數個我存在,本作用累積至今的錄音檔,剪輯出過去、現在與各個時空的我與自已的對話,討論我們對世界的迷惘與定義。

體現時間之夢A Dream of Body’s Calling

「身體」因文化建構關係時常處於應當掩飾的位階,不足為外人道,認為應該是私密、個人的。然而藉由將生理事件變成一外顯的、甚至是公然顯示且以此作為時間的參照,個人身體置放於大眾關係中,這樣的社會,就算脫離時間層面,身體會得以去除羞恥嗎?

放假計畫 Parallel Vacation

放假計畫是針對自我定義、生活慣性、數位焦慮等Z世代社會議題,所設計的城市實境體驗。以平行時空為隱喻,參與者以一個不同性格的自我,完成一系列任務,體驗一天的平行世界旅程。進而換個角度檢視自己,從同溫層與舒適圈放假,度過充實有意義的假日。

虛談收音機 Confabulation Radio

「記憶」或是「虛談」?記憶對每個人都意義非凡,它紀錄著過去生動的情節,形塑著我們當下的樣貌,在不斷的累積下,人們展現出各式各樣的獨特生命。記憶是如此重要,以至於我們可以把它視為「自己」的重要證明,它似乎代表了某種「真實」。然而,記憶真的如我們期望的可靠嗎?很多的心理學研究揭露了記憶的不可靠性,它時常被修飾或是篡改。這種「錯誤」,或是「虛談」不僅是一種日常現象,在嚴肅的場合也時常發生,比如因證人的錯誤記憶而造成的冤假錯案(Loftus, 2008)。關於錯誤記憶,我們一般會視為一種不真實的、需要被糾正的狀態,但在這篇設計研究中,我們希望探索,錯誤記憶可否發揮出正面的效果,在回憶物件的設計積極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