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程

「很難說你是一個法國人」,我父親如此說道,那個讓我擁有法國身分的父親。他補充:「畢竟你所接觸的文化、生活方式、說的語言,早已經離那裡太遠了。」「遊鳥」是一件由自身作為台法混血兒的成長經驗出發,旨在討論身分與歸屬的推測作品。

「遊鳥」啟發自挪威人類社會學家 Fredrick Barth 於其著作《族群與邊界》中所提到的,討論族群分類應當從互動下手,因為人們是在與彼此的互動過程中,才會意識到彼此的行為模式、價值觀等有所差異,進而明白彼此是來自不同的族群體系。互動產生差異,差異形成邊界,我們由此與他人區隔,群體於是存在。

作品提問,當現有的國家分類不再能精確定義我們是誰時,我們能如何面對與處理?與其使用「多元」這樣單一的標籤將所有人歸納於同一體系中,或許我們更該做的是創造更多的標籤與分類,讓所有人能找到自己合適的歸處[註1]。

現有的國家身分相對應而來的社會期待與行動規範,對大部分有多重身分的人來說,是很難去迎合、或不願意去回應的。於是,當作為人的行動不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找到同伴,何不嘗試從新的互動模式中尋找?人們便決定學習動物與同伴互動的方式,藉此創造新的行動,進而形成新的邊界與群體。


•••


變形記

遊鳥是一件完全開源的裝置[註2],包括其元件與程式,都是完全公開。透過這樣的特質來傳遞身分本來就是自由的,是自己能夠選擇而不受他人影響,去對比國籍經常是先天或難以取得的。在裝置上輸入你個人所想去往的地點,開啟之後戴上,便能跟隨前方的指針移動進行遷徙,並在外形上也變得如同鳥一般。藉由穿戴與移動的行為,人們在很大程度上與社會中的多數人有所不同,於是帶著這樣的差異於群體中尋找同伴[註3]。透過裝置的外貌與特殊的行動規則,我們得以找到有著相似信念的人,進而組成群體[註4]。


•••


遷徙

當兩隻遊鳥相遇時,裝置會在相遇的點上做計算。計算從交會點至各自終點的向量,並取兩者的和向量作為新的前進方向與計算新終點,由此兩人得以共同前進。透過向量和的概念,亦想討論個人與群體之關係。個人既帶著一部分特質貢獻成為團體,卻也必須為了整體和諧而消磨一部分自我。再者,當越來越多隻遊鳥相遇,其終點也會不斷改變,透過這樣的設定,也在提醒於模仿候鳥遷徙的行為中,最重要地並非百分百成為候鳥,並抵達溫暖的南方生存;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在過程中與他人相遇。對遷徙的人們而言,過程遠比終點更重要。這也是本作品希望引發討論的另外一點:地點之於人的意義和人對空間的情感。在輸入終點的當下便提問了第一次,該地點對於遷徙者的意義為何?若選擇不輸入任一地點(即零向量),又是什麼意義?以及最終若抵達無法預期之終點,該地方又對於這一群遊鳥有何意義?


•••


邊界

「遊鳥」本身是一件穿戴裝置,是可以隨時帶上與取下,藉由這樣的特性傳達身分本就是流動與可變。想成為鳥,就戴上它並出門移動;若走至半路想放棄了,隨時可以從身上取下,並重新成為一個人。自由地於不同身分間切換,自在地跨越不同的身分邊界,就像候鳥能用雙翼飛越國界,我們人類能用雙腳緩慢、卻堅定地跨越定義我們的邊界。透過提問「若候鳥(甚至於任何一種動物)能成為人們所選擇的身分與國籍,那我們要怎麼樣才能成為那樣的身分?」藉此反思作為某一群體(以至於一個人)的意義又是什麼?作品期許提供探討身分的另外一層觀點:不去探討身分本身代表的是什麼,而是思考什麼時候身分顯現,又為何顯現。探討那個讓身分得以多元而流動,我們得以獨特的原因。在每天所做出的選擇與行動裡,我們會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


Note
1. “Nothing can be gained by lumping these various systems under the increasingly vague label of ‘plural’ society, wherea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varieties of structure can shed a great deal of light on social and cultural forms.”, Fredrik Barth (1998)
2. “Ascription is not conditional on the control of any specific assets, but rests on criteria of origin and commitment; whereas performance in the status, the adequate acting out of the roles required to realize the identity, in many systems does require such assets.”, Fredrik Barth (1998)
3. “At some point in their lives, about one-in-five multiracial adults (21%) have dressed or behaved in a certain way in order to influence how others saw their race.”, Kim Parker, Juliana Menasce Horowitz, Rich Morin, and Mark Hugo Lopez (2015)
4.“First, we give primary emphasis to the fact that ethnic groups are categories of ascription and identification by the actors themselves, and thu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of organizing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Fredrik Barth (1998)

Reference
1. Fredrik Barth (1998), 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ulture Difference, Waveland Press.
2. Kim Parker, Juliana Menasce Horowitz, Rich Morin, and Mark Hugo Lopez (2015), Multiracial in America: Proud, Diverse and Growing in Numbers, https://www.pewresearch.org/social-trends/2015/06/11/multiracial-in-america/
3. Stephane Corcuff (2004), Feng he ri nuan: Taiwan wai sheng ren yu guo jia ren tong de zhuan bian, Yun chen cong kan.


•••


孔德明, 《遊鳥Walking Birds》,
電子裝置22.8x14x11cm, 2022

指導教授 何樵暐
總召 余能豪
模型製作 蘇敬堯
技術協助 許宸睿
攝影助理 陳采琳
音樂 孔德明
遊鳥模特 陳婉瑜/任季如/邱于軒/劉育齊/孔愛琳
特別感謝 梁容輝 教授